深圳公常路基坑监测
- 项目背景
公常路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段下穿改造工程位于深圳市光明区新湖街道,西起光侨路-公常路交叉口西侧,经中山大学范围,向东经科学城意向用地(羌下村),终点至深圳与东莞交界处,全长约3.56km。其中地下道路长2.645km(封闭段2.22km,敞开段0.425km),采用干线性城市主干道标准建设,双向六车道,设计速度50km/h;地面道路采用生活性城市主干道标准建设,双向六车道,设计速度40km/h。现状公常路为城市主干道,双向八车道,红线宽度为60m,沥青路面,设计时速50km/h,道路东侧有现状圳美河。
- 项目设计及实施
基坑监测项目及内容
序号 |
监测目标 |
监测内容 |
1 |
支护结构监测 |
桩体深层水平位移、桩顶水平位移及竖向位移、桩体内力 |
2 |
支撑系统监测 |
钢支撑轴力、砼支撑内力、支撑立柱沉降 |
3 |
水位监测 |
基坑外地下水位 |
4 |
环境监测 |
周边地表沉降、周围建筑物沉降与偏斜、地表裂缝 |
(1)桩顶水平位移及竖向位移监测:在围护桩顶布置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共用一个监测点)。沿线路方向相邻两个监测截面的间距为20m,每一个监测截面各布置一个监测点,共计布设274个测点。
(2)桩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针对本工程的特点,采用串联式导轮固定测斜仪+测斜管来监测桩体的深层水平位移。
(3)围护桩内部应力监测:以对围护桩的钢筋应力进行监测。沿线路方向每隔25m取一个监测截面,分别在每个监测截面的围护桩内布置3个监测点,每个钢筋计均安装在围护桩靠近基坑内侧的钢筋笼上。一个围护桩内3个监测点根据监测截面上支撑的数量进行布置
(4)混凝土支撑轴力监测:沿线路方向每4个砼支撑取一个监测断面,相邻监测断面的间距约为36m。
本次监测为施工期监测,依据监测数据对工程施工进行指导,以保证现场的安全施工。
- 实现功能
- 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监测,及时掌握支护系统及周围环境的动态变化,分析安全稳定性,通过动态信息管理,应用监测所得的信息指导施工,使施工过程科学化、信息化。
-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发现危险的先兆,分析原因,判断工程的安全性,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防止发生工程破坏事故和环境事故。
- 对比现场实测值与理论预测值,判断结构的实际受力状态与设计计算的差异,实现对下一步施工过程的控制和优化,评定围护结构的实际承载能力。
4、评价工程的技术状况,检验设计参数和设计理论的正确性。
5、加强建设方对重大安全和质量问题的监控。